記者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了解到,近日我市公布并實施新的《淮南市征收集體土地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標準》。
新標準根據淮南市及壽縣國民經濟發展統計公報、主要農產品價格水平數據、生產資料價格變動數據、主要建筑材料價格變動數據、居民價格消費指數數據、結合市場價格因素,選取市場中、低檔商品作為主要參考對象,同時貫徹落實安徽省在征地地價調整工作中關于逐漸縮小征地補償地區差異有關政策,綜合確定青苗類平均漲幅市轄區(含鳳臺縣)為7.5%,壽縣為19.8%;其他類型補償標準漲幅控制在省下達淮南市征地區片綜合地價增長指標15.65%之內。
新標準分為市轄區(含鳳臺縣)、壽縣和附則三個部分。調整后,市轄區(含鳳臺縣)蔬菜類、經濟作物類、糧食作物類分別增幅為7.7%、7.43%、7.73%。建筑類框架結構增幅為16.28%,磚混結構平均增幅為20.28%,磚木結構平均增幅為26.23%。調整后的市轄區(含鳳臺縣)與壽縣建筑類補償標準一致。
壽縣部分考慮到原壽縣執行補償標準與市轄區標準差距過大,一次性調整到位不利于壽縣征地補償政策的延續性,因此單獨設立壽縣部分,并對差距較大的補償項目做較大幅度提高。本次調整后,壽縣蔬菜類、經濟作物類、糧食作物類分別增幅為27.27%、8.33%、13.64%(水田)和29.87%(旱地)。壽縣框架結構增幅為2%,磚混結構平均增幅為2.39%,磚木結構保持原有標準,增幅為0。
記者 周瑩瑩